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工作动态

长春法院、司法局、法官协会、律师协会联合发布建立法官与律师良性互动机制的意见

来自:长春市律师协会 发布时间:2017.01.04

 

 

来源:律动长春

 

  诉讼活动中,法官和律师哪些行为会影响群众司法感受?如何构建法官和律师间新型关系?怎样加强法官与律师的良性互动?2016年12月30日下午,首届“法治长春芳草论坛”在长春市中级人民法院举行。百余名法官、律师和专家学者齐聚一堂研讨交流,建言献策,共同商讨建立法官与律师新型关系,开启长春法律职业共同体交流合作的新模式。

  “法治长春芳草论坛”是由市法官协会与市律师协会共同承办的法律职业学术性非官方组织。论坛以“搭建交往平台,沟通法律新知,增进信任合作,共建法治长春”为目标,以“尊重·共享·对话·合作”为宗旨。论坛活动采取专题讲座、案例评析、学术研讨和联合培训等形式,旨在搭建法官与律师平等、开放、包容的思想交流平台,促进法律职业共同体的建设与发展。

  首届法治长春芳草论坛以“加强法律职业共同体互动合作,建设法官与律师新型关系,改善人民群众司法感受”为主题。长春市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李缃凡博士担任论坛主持人。

 

 

  论坛首先发布了市法院、市司法局、市法官协会、市律师协会联合制定出台的《关于全面建立法官与律师良性互动机制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旨在全面规范法官和律师的职业交往,畅通交流互动的渠道和机制。《意见》中明确了建立定期会商通报机制、法律业务沟通机制、法官与律师互相监督机制等十余项制度。《意见》指出,将探索建立“法庭志愿者”制度,法院立案大厅设专门“法律咨询”席位,律师所轮流驻诉讼服务窗口值班,为当事人提供法律咨询服务,配合法官做好诉前化解和判后释法明理工作。落实律师代理申诉制度,健全完善律师参与重大信访案件评查、信访接待、信访案件听证工作机制,引导群众依法表达诉求,有效化解矛盾纠纷。

  论坛分三个单元进行主题研讨。

 

 

  第一单元,律师和法官从人民群众司法感受的角度,对司法行为和执业行为相互评价。吉林大学法学院院长蔡立东教授对发言内容进行了精彩点评。他认为,法官和律师应当相互尊重,才能成就共同的尊荣,这种良性互动有赖于职业化程度的提升和崇高职业追求的树立。

 

  第二单元,与会人员就如何构建法官和律师间新型关系展开研讨。衡丰律师事务所辛明律师在该单元做了主题演讲。点评中,吉林大学法学院闵春雷教授对法官与律师的新型关系作出解读,她认为这种关系的构建应当包含相互尊重、相互理解、遵守规则、重视程序四方面内容。

 

 

  第三单元,法官和律师围绕加强良性互动、改善人民群众司法感受的主题展开交流。本单元由吉林大学法学院于莹教授主持。长春理工大学副校长赫然教授在评论中讲到,建立法官和律师良性互动关系,最终目的是改善人民群众的司法感受,新出台的《意见》为此提供了机制、搭建了平台、营造了氛围,是建设法律职业共同体的应有之意。

 

 

  在自由讨论阶段,法官和律师踊跃发言,为建设法治长春芳草论坛和促进法律职业共同体发展提出了很多宝贵建议,现场气氛十分热烈。

 

 

 

  市司法局副局长王承伟、市律师协会会长田大原在论坛上讲话。王承伟局长指出,作为司法行政机关,市司法局在法律职业共同体建设的过程中要加强引导,推动构建法官与律师的新型关系;要强化管理,提高律师执业规范化建设水平;要强化培训,不断提升律师整体执业能力。努力构建一个相互支持、相互交流、相互监督的新型法律职业共同体。田大原会长讲到,完善工作机制是构建律师与法官良性互动的基石,相互尊重是构筑良性互动关系的必要条件,加强沟通协作是构筑良性互动关系的核心方式。法官与律师保持良性互动关系,有利于增进彼此的职业理解,相互促进职业技能的提升,促进法律共同体的发展。

 

 

    最后,市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张德友博士在讲话中表示,法律职业共同体是信仰共同体、价值共同体、知识共同体、思维共同体、伦理共同体和文化共同体。全面建立法官与律师间新型关系,即通过建立职业交流机制,鼓励、疏导、保障法官与律师依法、公开交往,建立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监督的关系。法律职业共同体的培育是一项长期系统工程,“法治长春芳草论坛”作为其中一项探索,就是要建立法官和律师交流互鉴、形成共识、共谋发展的平台,为法治长春建设汇聚合力。

 

附件:

 

长春市中级人民法院              长春市司法局

长春市法官协会                  长春市律师协会

 

 

关于全面建立法官与律师良性互动机制的若干意见

长中法联发〔2016〕 1 号


 

各县(市)区、开发区人民法院、司法局:

        为加强法官与律师间良性互动,丰富交流合作形式,构建符合司法规律的法律职业共同体新型关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等有关规定,制定本意见。

        第一条   法官与律师是法律职业共同体的组成部分,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重要力量,应当将捍卫公平正义、忠诚宪法和法律、维护司法公正作为共同的价值追求,在工作中应加强互动合作,共同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共同确保法律正确实施,共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第二条   两级法院和司法行政机关、市法官协会、市律师协会应不断完善法官与律师间公开交往机制,畅通正常的交流及意见建议表达渠道,相互独立、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相互监督。

        在诉讼活动中,法官应当严格遵守司法礼仪,认真听取律师发表的意见,尊重律师,支持律师开展执业活动,切实保障律师执业权利。律师应当遵守法庭纪律和诉讼规则,尊重法官,依法发表意见,不发表干扰正常审判执行秩序、损害法官声誉、影响司法权威的言论。

        第三条   建立定期会商通报机制。两级法院、司法行政部门建立定期会商通报机制,互相通报工作及改革情况,交流研讨涉及法律程序和工作衔接的相关问题,针对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共同研究制定防范措施。对于会商形成的意见,可形成会议纪要。

        召开律师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题研讨会,针对法院重点工作征求意见,认真听取律师代表对法院工作的意见建议,及时改进法院工作。

        第四条   建立法律业务沟通机制。法院在制定有关审判业务指导性文件时,可根据需要以书面函询、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征询律师协会的意见和建议;司法行政部门在制定相关律师执业规则和业务指导规范时,应听取法院意见。

        律师在执业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需要法院统一规范或明确指导意见的,可通过司法行政部门或律师协会向法院反映。

        第五条   丰富学术交流形式。搭建规范化、常态性、多层次的互动平台,法官协会与律师协会共同创办“法治长春芳草论坛”,采取专题讲座、案例评析、学术研讨和联合培训,提高法官司法能力和律师执业能力,增进法律共识,推动司法公正。邀请律师参加“芳草法官读书会”、司法论坛、法官沙龙等活动,实现法官与律师间的正当交往与良性互动。

        第六条   落实律师诉讼权利保障机制,为律师依法履职提供优良条件。实行法官预约制度,律师会见法官可提前预约,建立专门的律师会见室,全程录音录像,减少法官接待的随意性,为律师依法履职提供便利。畅通律师反映问题和投诉的渠道,明确专门部门负责处理,及时调查处理律师的投诉建议。完善安保措施,保障出庭律师人身安全。启用法官工作邮箱,律师可以将答辩意见和相关材料发到法官专用工作邮箱,畅通沟通渠道,提高工作效率。

        第七条   强化律师履职信息化保障。建立移动诉讼服务平台,为律师提供审判动态等信息服务,为律师提供网上案件查询、诉讼费用计算等服务;律师身份认证平台可为律师提供网上预约立案、查询案件流程信息和阅卷等服务。

        第八条   建立法官与律师互相监督机制。建立法官、律师违纪违规投诉、处理、核查、反馈机制,改变投诉分散、处理虚化、缺乏反馈的现象,促进人民法院和律师队伍的廉政建设,树立严格公正的法律形象。

        第九条   建立特邀监督员制度。选聘律师担任特邀监督员,重大工作安排听取律师意见,特邀监督员对全市法院各项工作进行监督,并提出意见和建议。

        第十条   建立法官与律师互评机制。推进建立律师参与司法行为评价机制,律师对司法廉洁、司法礼仪、工作作风等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记入法官业绩档案。

        法官对律师遵守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遵守法庭纪律、尊重法官等进行评价。法院定期向司法行政机关通报律师代理案件的涉访、有无提供虚假证据等情况。实行律师不良执业信息记录和披露制度,建立律师诚信档案,对违反法律、违反律师职业道德、执业纪律的行为,通报司法行政机关和律师协会,记入律师黑名单。

        第十一条   建立信息沟通与共享机制。法院需进一步强化司法公开,各种业务类文件在出台前要听取律师意见,正式印发后应及时在律师门户网站提供链接,方便律师查阅。共享业务资料及研究成果,及时传递各自领域的业务资料、刊物,法院编辑出版的内部刊物、案例汇编、简报信息除依规定需要保密外,可向律师交流,对于律师撰写的优秀论文可择优刊载。

        第十二条   完善法律职业伦理培育机制。建立法律职业伦理规范体系,法官协会、律师协会联合制定《法律职业伦理规范》,确立共同的职业操守和道德标准,约束法律职业行为。

        第十三条   探索建立“法庭志愿者”制度。立案大厅设专门“法律咨询”席位,律师所轮流驻诉讼服务窗口值班,为当事人提供法律咨询服务,配合法官做好诉前化解和判后释法明理工作。

        第十四条   建立法律职业荣誉培育机制。举办年度法律盛典活动,法院和司法行政部门向法官和律师通报上一年度的司法审判和法律事务,法官协会和律师协会汇报全年工作,促进法律职业共同体相互理解与融合。举办“法律职业共同体宣言”活动,提升法律职业群体内在凝聚力。

        第十五条   建立律师集体法律意见表达机制。探索建立“法律意见书”制度,对社会关注度高的重大案件,律师协会和其他律师团体,基于向法院说明法律观点、澄清立法原意、理清法律规定、恢复案件事实等目的,经法院允许,可主动向法庭提出书面报告供法庭参考,促进司法吸纳民意,帮助法庭发现案件事实,协助法庭公正裁决,实现实质正义。

        第十六条   落实律师代理申诉制度。健全完善律师参与重大信访案件评查、信访接待、信访案件听证工作机制,发挥律师专业优势,吸收律师参与重大信访案件的化解工作,引导群众依法表达诉求,有效化解矛盾纠纷。

        第十七条   合力推动法治长春建设。法官与律师共同开展法律下基层活动,加强与妇联、民政等部门联系,共同开展妇女儿童、消费者维权活动。

        第十八条   完善从律师中遴选法官机制。改革法官选任制度,从律师中选拔优秀人才,为公正司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第十九条   设立良性互动责任部门。长春市中级人民法院研究室、长春市司法局律师工作管理与法律服务监督处作为双方交流沟通的职能部门。 

        长春市法官协会与长春律师协会为协办单位。 

        第二十条   本意见所称法官,是指依法行使国家审判权的审判人员,包括全市两级法院的员额法官。

        非员额法官、法官助理、执行员、书记员及其他司法辅助人员参照本意见执行。

        人民陪审员在依法履行审判职务时,参照本意见执行。

        第二十一条   本意见所称律师,是指依法取得律师执业证书,接受委托或指定,为当事人提供法律服务的执业人员。

        实习律师参照本意见执行。

        第二十二条  本意见由长春市中级人民法院、长春市司法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三条  本意见自公布之日起实施。

        长春市中级人民法院             长春市司法局

        长春市法官协会                 长春市律师协会

2016年12月27日                           

 

  • 0431-84659692
  • 2147483647

版权所有:长春市律协会吉ICP备12002983号-1 设计制作:长春纲易传媒有限公司

长春市律师协会地址:长春市南关区南环城路与千朋路交叉口长春商会大厦9楼邮编: 130022电话:0431-84659692   

维权中心电话:0431-84654018CopyRight © 2021 cclawy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总浏览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