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工作动态

法治体检精准把脉直击民企发展痛点——北京组建精英法律服务团队为民营企业提供精准服务

来自:法制日报 发布时间:2019.05.15

 

召开座谈会366场次,走访重点企业898家,组建“一对一”律师服务团219个,开展业务培训3687人次,提出法律意见建议789个,审查企业文件1699份……这是北京司法行政系统近4个月来开展民营企业“法治体检”工作的成绩单。

精英律师组队、精准对接需求;中小企业多方问诊,广泛宣讲咨询;大型企业“私人订制”……这是北京法律服务问诊民营企业列出的“体检”套餐。

北京市司法局党委书记苗林说,此次“法治体检”,北京市司法局和全市律师行业从民营企业最关心、最困扰、最需求的方面入手,注重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形成从“精准把脉”到“对症开方”的系统化工作模式。

精准对接需求不走过场

“‘法治体检’收费吗,具体能提供哪些服务?”

“我们小公司没钱请法律顾问,需要长期法律服务,这些你们能解决吗?”

……

在与民营企业的座谈会上,“法治体检”是什么,到底能帮企业干什么,成为企业代表最关心的话题。对于这些疑虑,“法治体检”服务团队一一给出了专业回应:

“纯免费!市级法律服务团成员全部是从市律协专业委员会中挑选的优秀律师,业务领域涵盖公司、民事、劳动、知识产权等各领域。他们与企业内部法务人员的不同在于专业强、团队化、有经验且中立。”

“全市16个区分别成立各区法律服务团,已有律师1277名,分作若干小组包干对接基层,服务中小民营企业。”

……

民营企业“法治体检”活动刚刚启动,北京市区两级民企沟通调研工作就如此全面展开,频频碰撞出火花。

“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北京市司法局副局级干部王群说,北京开展民营企业“法治体检”中的“纲”,突出表现在服务工作的精准性,其基础就是做好前期沟通调研,绝不走过场,了解企业需求,做好政策解惑工作。

北京市司法局律师综合处副处长梁文辉告诉《法制日报》记者,司法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民营企业法治体检专项活动的实施方案》后,北京市区两级司法行政机关、律师协会分头行动,迅速组织成立了专家调研组,与工商联密切配合,发放调查问卷,走访重点民营企业,了解民企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新困难新问题。“民营企业家代表也从企业需求和市场竞争的视角对北京的法治建设提出了期望,成为此次活动的重要收获”。

找准痛点助力治理优化

由北京律协民法专业委员会主任吴晨、北京律协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律专业委员会委员吴颖萍等5位律师组成的“法治体检”工作小组,走进北京小桔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小桔科技),为滴滴出行“把法治脉”。

面对由业界优秀律师组成的“法治体检”小组,小桔科技政策法规研究院院长郝作成起初是心怀忐忑的:“这些优秀律师真能愿意花时间免费又深入地为我们企业‘把脉问诊’吗,到底能帮我们解决什么问题,心里没底。”

同样“心里没底”的还有“体检”小组组长吴晨:“小桔科技法务部就有70多人,给这样的企业做‘法治体检’,我们到底能做什么?”

可两周过后,双方的顾虑不仅彻底打消,竟然还有了意想不到的收获。

吴晨清楚记得,双方第一次会面安排在北京市律协会议室,郝作成带领自己的团队认真准备,对小桔科技做了系统介绍,特别强调了当下面临的发展困境。律协服务团则谈了自己的“体检”想法,双方竟然不谋而合,这为后来“体检”工作的顺利开展开了个好头。

围绕滴滴平台最受诟病的安全监管问题,结合滴滴在运营中业务部门拥有绝对话语权的运营现状,吴晨确定“体检”从利益相关者视角入手,综合评判乘客、司机及监管机构对平台安全的需求,对表滴滴目前的安全管理现状,提出改进意见建议。

“体检”工作紧锣密鼓,滴滴一直积极配合,但“顾虑”还是出现了。当“体检”工作触及公司劳资关系敏感话题时,滴滴认为“体检”只需聚焦企业亟需完善的安全机制,不要涉及劳资关系。可“体检”小组坚持认为,司机是重要的利益相关者,这个问题不能回避。

“我们的‘体检’抱着服务的态度,也要尊重企业的意愿,虽然我们坚持要求不能回避问题,但也允许企业自主决定提供的材料和信息,打消他们的顾虑。”吴晨说。

“网约车司机与平台的关系应从法律层面明确”“应将网约车司机按照专职和兼职进行分类管理”……在最终形成的约2.4万字“体检”报告中,涉及司机的部分占到20%以上,除了指出滴滴的问题外,报告将更多笔墨用在了网约车行业规范上。

见到这份报告,郝作成直呼没想到:“没想到律师们的报告非常中立、客观、专业,既为滴滴指明了完善安全机制的路径,更对整个行业存在的政策、监管问题提出了意见建议,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了用户的利益、监管的关注。”

“法治体检”刚刚结束,小桔科技就提升了法务部门规格,增加了人员编制,法务人员将全面、深入参与产品研发和公司治理。

王群说,对滴滴的“法治体检”服务只是北京为民营企业提供法律服务、改善营商环境的一个缩影。对企业进行一对一定制服务,将企业面临的短期困扰与长期规划中的法律制约环节查清摸透,从专业角度提出合规应对措施和建议,关注法治环境优化,形成一企一册的“体检”报告,已成为北京服务民企进行“法治体检”的标准模式之一。

贴身服务小困惑随问随答

近日,在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街道活动室,三四十家民企代表把东城律协副会长孙卫宏带队的服务组团团围住。“我是物业公司的,小区保安、保洁都属于劳务派遣,我们该如何用工才符合劳动法的规定?”“员工老迟到,公司能否直接把他开除?”“去年业绩不好没发年终奖,员工说是违法,是这样吗?”

孙卫宏几次拿起水杯都没来得及喝,就被一个个问题打断了。

“中小企业的参与积极性确实很高,他们更需要我们能随时随地解答他们的法治小困惑。”东城律协秘书长肖思宁说,通过与街道、工商联分会合作,活动开展一周内东城区就有约300家企业参加各种座谈、宣讲、咨询等活动,“会场上总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企业对法律服务需求强烈,但以往却不知该去找谁问,也担心负担不起咨询费,企业法治风险就这么越攒越多”。

为此,东城区民企“法治体检”各服务小组利用网络,与各家有需求的企业建立了服务微信群,多名律师从不同专业、不同角度为有需求的企业持续提供解决方案和参考意见。

“以前遇到问题就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现在是各科‘医生’专家会诊,只需提出问题,就有相关领域的专业律师予以解答,给企业‘把脉’,希望更多小微企业知晓这项服务。”微信群里,创业已有5年的朱华正将身边的创业朋友们逐一拉进群里。

“北京的‘法治体检’活动既遵循司法部统一要求,又结合了北京民企发展实际需求,‘体检’内容细化为‘宣讲政策法律,开展法律咨询,调解矛盾纠纷,开展业务培训,提供意见建议,完善公司治理,防范法律风险,形成专题报告’八个更加具体的任务。”北京市律协副秘书长陈强向记者介绍说,此次服务与过去有两点明显不同:一是上升,市律协开展专业性的“法治体检”,调查研究,为政府改善法治环境提供参考性的意见;二是下沉,一些小微企业长期得不到专业的法律服务,通过这次公益性的“法治体检”,能给他们进行一次全方位的免费法律服务,增强他们的法治意识。

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北京市司法行政机关、广大律师注重“未病、欲病、已病”的同步梳理诊治,多渠道提供智力支持,多平台研究把脉,多方式助力问诊,努力打通从对接企业到服务落地见效的“每一公里”。



【编辑:韩成娟】

  • 0431-84659692
  • 2147483647

版权所有:长春市律协会吉ICP备12002983号-1 设计制作:长春纲易传媒有限公司

长春市律师协会地址:长春市南关区南环城路与千朋路交叉口长春商会大厦9楼邮编: 130022电话:0431-84659692   

维权中心电话:0431-84654018CopyRight © 2021 cclawy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总浏览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