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业务交流

党员律师延安行

来自:长春市律师协会 发布时间:2016.10.19

 

来源:律动长春 辛明律师

      2016年10月10日,吉林省律师协会党组织书记延安培训班一行从长春出发前往革命圣地延安。此次活动由吉林省司法厅党委、吉林省律师协会党委组织,作为践行“两学一做”学习实践活动的组成部分之一开展起来。本人十分有幸代表吉林衡丰律师事务所党支部参加了本次学习活动。可能属于自由职业者的缘故,作为一名普通党员,我十分期待看看这次活动与听闻中以往的党政异地学习活动有何区别。事实证明,自十八大以来,我们的党的各级组织确实已经发生了重大改变。此次教育实践活动,没有游玩、没有酒宴、无人脱队,有的只是紧张的理论学习和接踵不暇的革命旧址的参观、瞻仰和聆听。行程即将结束,总觉得应该进行一下总结。与田大原律师的游辩中国不同,本人文学造诣不深,仅以最为平实的语言表达内心的感受。

 
此次学习的意义在哪里?
      可能有些党外朋友会质疑:学习理论在哪里不能学,为什么非要去延安?不是去旅游是什么?还不是以形式主义应对形式主义?本人借用毛泽东主席在《为人民服务》一文中的一段话来回应:“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的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我们应当正视这种批评,因为在此前的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们的很多党组织、党员确实存在那些质疑中的问题。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及党中央在“十八大”以来,不遗余力的采取各种措施来纠正我们的作风。来到延安,我觉得我可以以我的理解来回答这些质疑。
1
在延安学跟在家里学效果不一样。
      从1935以来,延安就作为中国革命的圣地而存在,我们党的早期领袖就是在这里将马克思主义传播到全国并进一步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革命的胜利。在这里,我们的党是在经历了两次大的失败之后,完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为后续革命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到了今天,我们的党已经走过了95年的历程,我们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一分子,我们是否反思过当初我们为什么会成功?难道我们这样下去就一定会继续成功?当然这些我们可以在家中总结,但是又有几人在繁忙的工作和世俗的生活中能够真的静下心来进行这些反思。“人心向背决定生死存亡”,如果我们的党员都不进行自我反思,又如何让非党群众和其他党派的人士来支持我们。到了延安,就是一个反思的过程,我们可以看看革命先烈他们是如何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来坚守自己的信仰,我们可以发现共产党战胜国民党绝对不是历史的偶然。其实,到了延安,就是一个重温那些我们耳熟能详的历史的一个过程,在这里的每一个人都可以通过亲睹那些窑洞、那些遗迹来反思。国民党在中山先生时期也是革命的政党,但1927年之后其迅速的世俗化最后走向衰亡,看看我们今天的党是不是也有类似的迹象,看看我们自己是不是已经成为世俗化的推动者,这些就是我们来延安学习的不同意义。
2
学习是一种形式,而不是形式主义。
      就像当年那些有理想有抱负的热血青年一样,我们来到了延安。试问,当初很多学者、文艺工作者、青年学生都是有一定文化素养的,他们如果想学马克思主义完全可以偷着学,可以到根据地、解放区学,为什么要到延安呢?可能有人会说,在其他地方学有危险,这的确是个理由。但我相信,更大的理由是,延安精神的一种强大的感召力驱使他们前仆后继的来到这里。我们现在到这里就是在加强“我是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的理想意识,我们可以通过回顾历史来检视我们是否可以对得起我们当初在党旗下宣读的誓词。作为非国家工作人员的党员的我们,不能将我们和党外人士画上等号,我们要不断加强自己的修养和信念,以维护我们心中最神圣的理想。来到延安,你可以深刻的体会到这一点。
 
本次学习的收获。
1
实事求是的精神与实事求是的本领。
      什么是“实事求是”,我们很多人都在上学的时候学习过。我们真将其作为自己的精神源动力在一直践行吗?这是我的扪心自问。作为一名律师,按照《律师法》的规定,我们的第一要务是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但有多少党员律师已经渐渐抛弃了“合法”二字,而仅以当事人的利益为依归。党员律师的“实事求是”就是我们在处理每一宗法律事务的时候,都应当以合法为出发点,不能同流合污、不能随波逐流,我们先是党员然后才是律师。如何“实事求是”,对于党员律师就是依法行事,我们追求公平、正义,那么我们先要尊重我们一直坚守的法治理想,维护我们都必须维护的公平、公正的司法制度。我们可以要求自己不违法,同时对于那些违法的行为我们也要做斗争,这就是我们的“实事求是”。所以,不能为了迎合司法机关的一些错误做法,我们就放弃我们坚守的正义;也不能因为我们的代理和辩护客观上让一些人取得了不正当的利益而沾沾自喜。坚守本职工作,督促司法公正才是我们应该做的。有些“坏人”因为我们的代理和辩护而获益,不是因为我们不“实事求是”,而是因为在现行的司法程序上其就应当获益,说明我们的司法还有不完善之处。我们律师不是为了维护某一个个体的利益而存在,我们最终是为了维护司法制度而拼搏,我们坚信只要司法制度不断完善,社会的普遍公平就可以得到维护,那些“坏人”是不会最终受益的。
2
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和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为人民服务是不是意味着我们党员律师就应该低收费、多援助、做法律志愿者?我认为这种观点太片面。在鼓励发展创新的今天,如果仅仅提奉献而鄙视收获就过于狭隘了。为人民服务不仅仅是为低收入者服务,党员律师为人民服务的主要方式就是尽心尽力完成每一项委托事务,当然我们应当多进行法律援助、多做法律志愿者。但普法的同时让每一名委托人都能切实的感受到司法的公平和正义,这才是党员律师为人民服务的本质。党员律师作为社会竞争的一份子,我们应当不断提升自己的本领,赢得更多的社会认同,如果你的收费高,说明你足够优秀,你能够充分保障委托人的利益,这是市场经济的选择,与为人民服务的本质并不背离。高收费不仅仅是某一个体的收入提高,同时也是为其他同业者提供前进的方向和动力。延安的大生产运动中也不排斥多劳多得这样积极的分配方式,“按劳分配”开启了改革开放中国大发展的新局面。共产党员要做的,就是告诉大家我们可以怎么做、往哪里走,让大家愿意跟我们走,而不是强迫大家跟我们走。我们既然是先进的,那就先进给大家看看,我们通过智慧与劳动创造了更多的财富,让大家知道这样做就可以更成功、更幸福,一种积极的社会价值观难道不是另一种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吗?当然你可以在高收入的同时担负起更重要的社会责任,培养更多的法律人跟你一样走向优秀,让有需要的人有更多的机会获得相应的法律服务,这也是一种为人民服务。
3
艰苦奋斗的精神和艰苦奋斗的本领。
      现在我说艰苦奋斗可能被视为“站着说话不腰疼”。的确,多年的律师生涯已经让我衣食无忧,谈艰苦奋斗好像缺乏出发点。但我们换个角度,我们的司法环境还不尽如人意,否则我们的党中央不会不断地强调“依法治国”。那么对于一个法律从业者来说,这也是一种艰苦奋斗。因为司法环境不理想,社会的公平、正义就无法得到最终的维护,我们要改变他,但绝对不是完全否定他。任何一种社会现象的形成都有其历史的必然和偶然,今天我们的司法环境还不是很好,那我们就去慢慢改变它,用“实事求是”去改变,用“为人民服务”去改变,有一天我们完全可以“法袍加身”亲自去改变,哪怕是从自己先改变。这个过程是艰苦的,这种艰苦是对我们法律人而言的,但我们为的是社会的完善和发展,我们党员律师应身先士卒,积极奋斗。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只要我们坚定不移的走下去,一代、两代、更多代我们一定会建立那个属于我们的法治理想国,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必须艰苦奋斗。
 
回去之后我们要做什么?
1
认真贯彻党中央的“两学一做”的活动精神。
      “两学一做”是一次党内普训,每一名党员都要以身作则,不能置身事外。我们要透过那些讲话去结合自身的实际来检视自己;我们要根据党章党纪来要求自己。我们虽是律师,但不是普通群众,我们如果都不能坚守自己的信念,那么如何让别人相信我们能够做到。就像延安的“整风运动”一样,我们每一名党员都应当坚信,通过这一次作风的调整,我们将迎来质的飞跃。
2
我们要遵守组织纪律。
      我们的党目前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看似有些积重难返,但我相信中国人民还没有放弃我们,中国共产党能够领导中国人民走过今天绝对不是革命胜利的必然结果,中国历史上从不缺少革命,我们的党能一直作为中国的领导党是因为人民的选择,我们不能辜负这种选择,从律师的角度,就像我们不能辜负当事人的期望一样。有意见可以提,批评与自我批评一直是党的组织原则,但要遵守组织纪律去提,尤其是一些不利于党的言论不应该绕过组织去网络上提、在党外人士面前提,如果不遵守这一条,你首先就让别人轻视了你,因为你是一个不坚定理想、不遵守纪律的人,你又如何让人相信你所在的党。
3
我们要加强服务型党组织的建设。
      我们的党支部就是党的细胞,细胞发生了病变是最难医治的,那么我们就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自己所在的细胞健康有活力,这是我们为党的健康做出的贡献。将党支部建设的跟大家庭一样,不仅仅有制度,还要重视管理,时刻提醒每一名组织成员应该如何做、怎么做,牢记“我是中国共产党党员”。加强政治吸引力、思想吸引力和组织吸引力,将党员团结在一起,并一起为大家做些事情,看似微薄之力,但终能愚公移山。
      延安之行即将结束,我们又要重回往日的繁忙,但经过了此次延安行,我有了收获,仅以此文纪念这一旅程。

  • 0431-84659692
  • 2147483647

版权所有:长春市律协会吉ICP备12002983号-1 设计制作:长春纲易传媒有限公司

长春市律师协会地址:长春市南关区南环城路与千朋路交叉口长春商会大厦9楼邮编: 130022电话:0431-84659692   

维权中心电话:0431-84654018CopyRight © 2021 cclawy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总浏览量:0